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是什么樣的?和地球上的土壤有何區別?4月17日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辦《閱壤——月壤科研成果主題藝術展》開幕式?!堕喨馈分袊拼笳?,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個研究月壤的科學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以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品為研究對象,展現了一批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INTHELAB科學攝影小組聯合創作的多形態科技藝術作品,也是《閱壤》計劃的第二站。
據悉,展覽首站在中央美術學院展出,引發了藝術與科學界的廣泛關注。2023年度中國科大科技活動周與第八屆中國航天日活動前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在本校四個研究月壤的科學實驗室的大力支持下,以《閱壤——月壤科研成果主題藝術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站,展現藝術與科學在月壤研究領域的最新跨界協作成果。
《閱壤》展覽的創作思路、方法以及最終成果,很好地展示了藝術與科學跨界合作的有效模式。由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組成的科研團隊,對月壤進行了多種技術的顯微成像和數據融合,以藝術裝置、顯微攝影、音視頻、文獻等多元化方式完成了具有審美感與人文情懷的藝術再創作和展覽展示。于是,前沿的科學內容借用藝術的思維讓大眾觸手可及,在傳播中擁有了更強的情感性與可及性。
展覽通過“月壤研究成果科技藝術作品”板塊、“人類探月文獻美育體驗”板塊、“萬人賞月互動影像”三個部分,帶領觀眾進入人類探月史上最具清晰度和可讀性的顯微月壤顆粒圖像,解讀月球的諸種科學問題、歷史時刻、文化現象,共同探究隱藏在月壤塵埃中的宇宙奧秘,交流分享每人心目中的月亮。
“在展覽中,我們不僅能看到萬名全球天文愛好者的攝月作品和嫦娥五號月壤顆粒正交偏光顯微照片,還能親手觸摸研創團隊模擬真實月壤構成而仿制的‘人造月壤’?!敝锌拼罂萍紓鞑ハ笛芯可钛磐f,展覽給了她一種藝術與科學結合的新奇體驗。
中國科大與月壤一直以來都有不解之緣。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面,中國科大獲得了珍貴的月球科研樣品用于科研工作。2022年2月25日,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在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共同見證下,在合肥隆重揭牌,標志著我國首個深空探測領域實驗室落地。未來,中國科大還將籌建深空探測學院,為未來的深空探索培養人才。中國科大科學家也將在嫦娥六號、嫦娥七號等工程中擔任重要工作。(記者 汪喬 杜信云)
《閱壤——月壤科研成果主題藝術展》
參展觀眾可親手創作與月球相關的木刻版畫,紀念這次《閱壤》觀展
《閱壤——月壤科研成果主題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