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李大釗祖孫三代與旌德的紅色情緣
來源:《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發表時間:04-07 15:03

曹小兵

微信版第1314期

李大釗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李葆華是李大釗的長子,從小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熏陶。李宏塔是李大釗之孫、李葆華之子,是黨員領導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的典范。2021年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總書記親自為他戴上了“七一勛章”。讓旌德人民引以為豪的是,李大釗祖孫三代都與旌德有著紅色情緣。

李大釗與旌德的紅色情緣

1924年,李大釗作為中共首席代表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就在這一年,一尊馬克思銀像從莫斯科被帶到了安源路礦。據皖南革命先驅梅大棟的妻子、馬克思銀像的守護者朱少白回憶,這尊馬克思銀像是在共產國際的會議上,共產國際贈送給中國共產黨的。

1925年9月,安源路礦工人運動遭反動軍閥鎮壓后,時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秘書的中共黨員梅大棟,攜帶這尊馬克思銀像歷經千難萬險,輾轉回到家鄉旌德。他學習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經驗,結合旌德的實際情況創辦了農民夜校,宣傳馬克思主義,在旌德成立了皖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旌德三都農民補習夜校支部(即中共旌德三都農民補習學校支部),直接隸屬中共中央局,點燃了皖南革命的星火。

1927年5月16日,在旌德黨組織的領導下,爆發了旌德農民暴動,比八一南昌起義還要早兩個半月,在中共黨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因實際參加暴動的是旌德的仕川農民自衛軍,暴動曾被稱為仕川農民暴動。

李大釗代表中國共產黨接受共產國際贈送的這尊馬克思銀像,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重要象征,見證了旌德早期共產黨人所體現出來的偉大的建黨精神,是旌德早期共產黨人的信仰之光。

這尊馬克思銀像目前珍藏在旌德縣檔案館,為國家一級文物,是全國唯一一尊馬克思銀像。

以這段歷史為背景進行藝術加工,中共宣城市委宣傳部、中共旌德縣委宣傳部等聯合攝制了院線電影《六號銀像》,講述了旌德梅家三代以堅定的信仰和熱血生命守護住珍貴的馬克思銀像的故事。

李葆華與旌德的紅色情緣

1997年是仕川農民暴動70周年。這年4月,時任中國革命老區促進會名譽會長的李葆華,為正在籌建的“仕川農民暴動紀念碑”題寫了碑名,為“仕川農民暴動舊址”題寫了舊址名。

仕川農民暴動舊址建于清代后期,為仕川下門喻氏支祠,系磚木結構四合院,面闊12m,進深20m,總面積240㎡,建筑面積200㎡,正屋高約7.5m,兩進五開間,每進進深2間,兩旁有回廊,中間有天井。1989年5月13日公布為旌德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宏塔與旌德的紅色情緣

1997年5月16日,時任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的李宏塔等到旌德參加了仕川農民暴動七十周年紀念大會,并專程去仕川鄉(今為俞村鎮仕川村)慰問了老區人民。李宏塔等在仕川召開了座談會,參觀了仕川農民暴動舊址。后經旌德縣民政局行文上報,安徽省民政廳撥款2萬元修建紀念碑。

2003年9月,仕川鄉撤鄉前夕,已經擔任省民政廳廳長的李宏塔再次到仕川鄉視察,檢查仕川農民暴動紀念碑建設工作。2007年5月,在仕川農民暴動八十周年之際,仕川農民暴動紀念碑在俞村鄉(今為俞村鎮)仕川村村口落成。紀念碑磚石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260平方米,建筑面積9平方米,大理石砌成的臺階共五級。整個碑高8米,碑座呈正方體,鐫刻有“旌德仕川農民暴動簡介”,碑身正面為李葆華題寫的“仕川農民暴動紀念碑”九個大字,現被列為旌德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電影《六號銀像》即將公映前夕,2023年3月22日至23日,李宏塔第三次來到旌德,先后瞻仰了馬克思銀像和仕川農民暴動紀念碑、仕川農民暴動舊址等紅色紀念設施,并為旌德題寫了“旌旗飄揚、忠誠厚德”八個大字,并表示愿意參加電影《六號銀像》首映式。

李大釗祖孫三代,都與旌德有著紅色情緣,這是旌德的至高榮譽。

(作者系宣城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旌德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理事)

【責任編輯:zhanglingyan】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
    久久人人爽人人人人爽av|亚洲AⅤ无码中文字幕|亚 洲 中文字幕 成 人 在线|久久国产精品视频播放